三项指标 直观反映企业“高新”成色作者:《中国税务报》采访调研组 根据规定,只有符合认定条件,经各省科技行政管理部门同本级财政、税务部门组成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机构评审通过的企业,才有资格获得“高新技术企业证书”,继而享受税收优惠、政府补贴等扶持政策。从本报采访调研组了解的情况看,一些企业由于知识产权的含金量不高,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占比和科技人员占比处于《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中规定的临界值附近,在继续保持高新技术企业资格及享受法定税收优惠方面存在一定风险。 科技部火炬中心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网公布信息显示,2023年开年以来,广东、江西、新疆、四川、天津等省市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机构相继发布公告,累计有200余家企业因不符合认定条件等原因被取消高新技术企业资格。这些企业不但无法继续享受15%的企业所得税优惠税率,而且会被追缴自不符合认定条件年度起已经享受的税收优惠以及因取得高新技术企业资格而获得的财政奖补资金。 近日,本报采访调研组在广东、山东、河北、江西、福州、厦门等省市采访发现,企业被取消高新资格,主要与三项关键指标有关:知识产权所有权情况、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占比、科技人员占比。换句话说,高新技术企业在这三项指标上的表现,直接拉开了税务管理差距。特别是一些拥有专利技术成果但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占比和科技人员占比两项指标长期处于“临界点”的企业,很可能会在“真高新”与“假高新”之间摇摆。 关键指标一: 知识产权所有权情况 企业通过自主研发、受让、受赠、并购等方式,获得对其主要产品(服务)在技术上发挥核心支持作用的知识产权的所有权。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 科技部公布数据显示,我国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已从2012年的4.9万家增长至2022年的40万家。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的《2022年中国专利调查报告》显示,2022年我国发明专利产业化率为36.7%,较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近5年,我国发明专利产业化率整体呈稳步上升态势。 对于高新技术企业而言,知识产权所有情况最能体现企业实力和科技含量——这也是高新技术企业首要的认定条件。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很多拥有专利技术的企业,往往会将专利证书在公司显眼位置集中展示。本报采访调研组在诸多企业采访时,“专利技术一整墙”的情况十分普遍。越是这样的企业,知识产权的科技含量越高,在高新认定和复核中基本无须担心能否过关的问题。但与此同时,也有一些企业专利技术不过硬,往往“一不小心”就会成为“假高新”。 “专利技术不过硬,潜在的税务风险跟着就来了。”国家税务总局武威市税务局干部蔺斌举例说,有些企业认为,只有自主研发产生的知识产权才符合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条件。但根据《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企业通过外购、受让等方式获得的知识产权均是符合要求的。需要注意的是,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软件著作权等(不含商标)按Ⅱ类评价的知识产权,在申请高新技术企业时只能使用一次。此外,在申请高新技术企业及高新技术企业资格存续期内,知识产权有多个权属人时,只能由一个权属人在申请时使用。 安永(上海)税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税务量化咨询服务合伙人陈川舟告诉记者,在他服务过的外资企业中,就有部分外资企业存在不满足知识产权要求的情况。他说,跨国企业的某项知识产权可能会供多个国家(地区)的成员企业使用并收取特许权使用费。为方便管理,跨国企业倾向于将知识产权注册在总部所在国或地区性总部。此时,即使其位于中国境内的成员企业承担了大部分研发工作,符合其他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条件,但是由于该企业没有知识产权所有权,只能被迫放弃高新身份,从而与税收优惠“擦肩而过”。 陈川舟建议,跨国企业应综合成员企业所在国税收优惠情况和监管要求,科学布局知识产权。比如,可以考虑在上海等经济发达地区设立大型区域总部并掌握相关知识产权所有权,餐饮、消费品等行业跨国企业还可将基于中国本地市场需求而研发的成果注册在中国境内,确保在华成员企业用足用好税收优惠政策。 实务中,部分企业误认为,划分高新产品的界限是其是否属于传统产品。中瑞税务师事务所集团有限公司合伙人蔡艳富提醒,高新产品的区分标准是产品所使用的技术,而非产品所属领域。此外,企业还需要关注所拥有的知识产权是否对高新产品(服务)起到核心支持作用,如果出现难以区分的情况,可提前与科技部门沟通,增强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确定性。 关键指标二: 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占比 近一年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占企业同期总收入的比例不低于60%。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 2023年1月13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机构发布的《关于取消喀什宏晟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等13家企业高新技术企业资格的公告》显示,被取消资格的13家企业中,有10家存在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占比不达标的情况。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占比,即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与同期总收入的比值。采访中,多位高新技术企业有关负责人表示在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界定上遇到困惑,这也是导致企业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占比不达标的常见原因之一。 广州云蝶科技有限公司就曾遇到过这个问题。作为一家从事网络信息软件开发、网络技术服务、信息咨询服务等业务的企业,云蝶科技拥有30余项专利,正在申请专利超100项,储备专利超500项。正是凭借这些过硬的核心技术成果,云蝶科技在成立的第二年,就顺利通过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享受15%的企业所得税优惠税率。云蝶科技财务负责人陈浩告诉记者,在确认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时,财务团队对于高新技术产品销售附带的安装调试服务收入能否确定为高新收入存在疑惑。经与主管税务机关沟通,财务团队明确企业发生的安装调试服务属于施工类服务,不在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的范畴,并在具体计算时将这部分收入剔除在外。 记者在多地采访时发现,一些企业为了确保近一年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占企业同期总收入的比例不低于60%,在核算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时会从宽处理。即便如此,一些已经获得高新技术企业资格的企业仅能刚刚达标。 广州市税务局企业所得税处四级调研员彭炜介绍,《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指引》对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作了明确规定——企业通过研发和相关技术创新活动,取得的产品(服务)收入与技术性收入的总和,对企业取得上述收入发挥核心支持作用的技术,应属于《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规定的范围。其中,技术性收入包括技术转让收入、技术服务收入和接受委托研究开发收入。彭炜建议企业,严格按照政策要求确认和归集相关收入,并进一步细化销售合同,明确区分各项产品和服务的收入,以便后续准确确认归属于高新技术产品(服务)的收入。 作为常年为高新技术企业提供涉税专业服务的专家,陈川舟接触过一些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占比处于60%“临界点”的企业。从他的经验看,服务业、互联网业、信息技术业等行业的企业容易出现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占比不达标的情况。比如,一家互联网金融企业开展收付及其他委托代理业务并收取手续费,如果企业要将手续费收入确认为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就需要证明这些收入与其算法、信息系统和互联网安全等核心技术具有强关联,而这一点往往很难证明。 实务中,为了规范收入归集,有的企业会分别成立金融公司和技术公司,金融公司开展业务收取手续费,技术公司则为金融公司提供技术支持并收取技术服务费。通过业务拆分,技术公司可以申请成为高新技术企业。陈川舟提醒,技术公司申请成为高新技术企业后,可享受15%的企业所得税优惠税率,与金融公司之间存在税负差异,两家企业在开展关联交易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定价公允性的问题,以免引发转让定价风险。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部分企业还可能由于临时处置大额资产、开展大量贸易业务等原因,在某一会计年度内总收入规模较大,导致其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占比低于60%,进而影响高新身份的维持。对此,甘肃永诚税务师事务所运营总监王娟建议企业,在申请认定高新技术企业前做好相应的收入规划,必要时可将高新技术业务单独剥离出来,便于获取并维持高新身份。 关键指标三: 科技人员占比 企业从事研发和相关技术创新活动的科技人员占企业当年职工总数的比例不低于10%。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 2021年度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期间,河北税务部门对某钢铁制造业高新技术企业C公司进行税收政策辅导时发现,企业存在科技人员占比不足的问题。据了解,C公司于2021年9月取得高新技术企业证书,当年职工总数7319人,其中科技人员804人,占比为10.99%。但是,经主管税务机关辅导,C公司发现在其申报的科技人员中,有81人的实际工作时间不足183天。 石家庄市税务局第一税务分局二级主办魏民分析,根据《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指引》,企业科技人员指直接从事研发和相关技术创新活动,以及专门从事上述活动的管理和提供直接技术服务的,累计实际工作时间在183天以上的人员,包括在职、兼职和临时聘用人员。也就是说,C公司实际工作天数不足183天的人员,不应计入科技人员范围,企业符合政策要求的科技人员为723人,占比为9.88%。最终,C公司因未达到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标准,没能享受减按15%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的优惠。 记者采访发现,一些处于初创期或成长期的高新技术企业,可能因业务发展需求将生产、研发、销售等业务相结合,面临科技人员界定难的问题,影响其准确计算科技人员占比。在这方面,江西省坚基高新硅材料有限公司的做法很具有参考意义。据该企业研发部负责人叶计爽介绍,在企业成长阶段,为提高研发的实用性和落地性,企业组建了一支涵盖生产人员和科技人员的研发团队。为了准确区分生产人员和科技人员,企业管理层优化人员考勤制度,以研发项目的开立、作业、结束作为一个周期,根据不同项目的研发周期计算每位员工的工时。项目结束后,如果生产人员回归原岗位则停止计算,若直接进入下一研发项目则重新开始计算。在这样细致的考勤制度下,即使同一员工同时参与不同研发项目,也能准确归集其研发工时。 人员人工费用是研发费用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科技人员对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影响还体现在研发费用的归集方面。中汇江苏税务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张宁分析,对于科技人员的确认,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条件与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的口径不同。在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条件中,由于累计实际工作时间不足183天的研发人员不属于科技人员,部分地区的认定机构认为对应的人工成本不能计入当期研究开发费用;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中则没有183天的时间要求,符合政策规定的科技人员对应的费用支出均可当期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优惠政策。张宁提醒企业,在归集科技人员人工费用时,需要关注不同政策之间的差异,确保充分享受税收优惠。遇到不确定性问题时应及时沟通,以免引发涉税风险。 (本报采访调研组成员:张剀、李雨柔、叶生成、雷晴、伍美红、郭勇、周国辉、周宁、陈军,执笔:李雨柔) 来源:中国税务报 (责任编辑:多赚公司转让交易平台) |